top of page
作家相片CareFood

全港逾10萬長者吞嚥困難 社企研發港味軟餐 無牙都可以食冬菇鮑魚

已更新:2022年12月29日

2020/12/21 - 21:41


相信不少人都會於冬至與家人吃豐富晚飯過節。不過,一家人大快朵頤之際,身旁有吞嚥困難的長輩或者只能吃豆腐、米糊等容易入口的食物。


有社企便引入日本的「軟餐」技術,能將食物製成軟滑的口感之餘,但又能塑造出食物原本的形狀,讓老人家不用再對着心愛的食物望梅止渴。


社聯亦於2017年開始推廣「照護食」概念,希望告訴大家:老人家有吞嚥障礙,其實除了進食糊餐,還有很多選擇!


 

報道內容:


今日是冬至,不少人都會趕回家與親人聚首一堂吃飯過節。茄汁大蝦、炆冬菇、豉油雞⋯都是「做冬」常見菜式。不過,一家人大快朵頤之際,身旁有吞嚥困難的長輩或者只能吃豆腐、米糊等容易入口的食物。有社企便引入了日本的「軟餐」技術,能將食物製成軟滑的口感之餘,但又能塑造出食物原本的形狀,讓老人家不用再對着心愛的食物望梅止渴。


根據港大吞嚥研究所 2015 年的一項調查,全港有約 60% 院舍長者,以及 40% 接受日間服務的長者有吞嚥困難。香港社會服務聯會(社聯)按這項調查推算,全港有逾 10 萬名長者受此問題困擾。

老人院舍糊餐(受訪者提供)


照顧、愛護的食物

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主管譚穎茜表示,長者在香港一遇到吞嚥障礙,便會開始食「糊仔」,但其實老人家過早進食流質食物,會令他們的吞嚥機能衰退得更快。再者,「糊仔」賣相欠佳,也會令他們拒絕進食,影響健康。因此,譚穎茜 3 年前便與一班同事開始推廣「照護食」的概念,「照護食按字面的解釋就是『照顧、愛護的食物』,最稀的糊餐、碎餐、軟餐以至一些半固體食物,都可以是照護食的範疇之內。我們希望告訴大家其實除了糊餐,還有很多選擇。」譚解釋道。


桌上的「做冬」菜式其實都是專門為吞嚥困難長者而設的軟餐。


軟餐還原食物形狀 當中,軟餐是近年從日本引入香港的技術,原理是利用酵素分解食物,令食物有近似啫喱的口感,又能塑造成不同的形狀。做法是將食物攪碎,加入酵素粉,再加熱,然後倒模,因此只要在倒模上花點心機,也能還原各種食物的外形,令長者也可以享受進食的時間。

現時本港約有 10 間食物製造商有供應軟餐,但大部分都屬起步階段,未能做到大批量生產,而海外入口的預先包裝食品選擇少,又未必合口味﹐所以如果要讓長者吃到軟餐,大部分院舍或者照顧者都是購買酵素粉自行製作。

軟餐製作

部分老人院舍也開始提供軟餐。(九龍盲人安老院提供相片)


同枱吃飯的享受 軟餐推廣平台「軟餐俠」創辦人文慧妍表示,餐桌能夠凝聚起一家人,但往往有吞嚥困難的長者都只能坐在一旁吃自己的飯餸,因此軟餐除了可以吃到原汁、原味、原狀的食物之餘﹐又能做到「同桌同餐」的效果,「就算老人家吃的是軟餐,但與家人吃的都不是太大分別,可以同枱吃飯,享受一同吃飯的時光。」


記者/鄧可盈 影像製作/Fred Cheung 美術、動態設計/Helena CYC
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